為深入推進《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(2021-2035年)》貫徹落實,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,滿足新時代科普工作創新升級對科普人員素質的要求,7月4日至6日,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、寧夏科協協辦、寧夏品牌研究會承辦的中西部基層科普人員培訓班在銀川舉辦。
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龐曉東通過視頻致辭時說,近年來,寧夏科普工作亮點紛呈,科普信息化程度顯著提高,科技館體系提檔升級,寧夏完善區市縣鄉四級科技志愿服務體系,打造科協組織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“寧夏模式”,寧夏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水平穩步提升,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。開展本次中西部基層科普人員培訓,旨在幫助基層科普人員更新思想觀念、優化知識結構,積極探索開展科普工作的新方法、新思路,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,為提升公民科學素質貢獻力量。
本次培訓充分考慮基層科普人員的需求,對內容形式、課程設置、師資配備等方面精心安排。采取理論指導、經驗交流、分組討論、現場教學等形式開展集中培訓,內容涵蓋加強科普陣地建設、科普信息化落地應用、科普資源共建共享、實施全域科普、提升老年人科學素質、科技志愿者隊伍建設與作用發揮等,具有很強的針對性、實用性、指導性。
培訓班邀請了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鄭念、中國科普研究所科學素質研究室主任高宏斌、寧夏科協科普部部長成德立、中國科技館高級工程師劉媛媛、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培訓師張崢等相關專家學者進行授課。同時,還組織學員到銀川市金鳳區黃河東路街道通福社區、領新耘智·3D打印科普教育基地進行現場教學,各有關單位將交流在開展學會科普能力提升、青少年科學教育活動、科普教育基地打造、科普信息員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做法。
寧夏科協副主席張曉玲表示,基層承擔“打通科普傳播最后一公里”的任務,科普工作者要以此次培訓為契機,加強溝通交流,拓展工作思路,把培訓成果切實轉化為工作成效,圍繞自治區中心工作以及中國科協科普工作的總體思路、工作重點找準定位、精準發力,不斷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,提高公眾科普獲得感,推動科普工作高質量發展,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貢獻科普的智慧和力量。
本次培訓參訓人員包括科普管理人員,學會、科普教育基地、社區、企業科普專干等。培訓班除寧夏本省科普人員實地參訓以外,陜西、甘肅、青海等省區基層科普人員300余人通過視頻會議方式參加了培訓,培訓課程全程進行網絡直播,線上參學1.1萬余人次。